世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新闻

徐州画卷日日新

来源:世博 时间:2024-12-15 09:43:25

  ■开栏的线日,习在江苏考察时提出,要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十年来,先后五次亲临江苏视察,多次对江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江苏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全景展示“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的生动答卷,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本报今起推出“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冬日,浓艳的色彩热烈地碰撞,绚烂且缤纷,彭城大地美如画,每一寸土地都蓄积着向上的力量。

  岁末,时间又将刻下新的年轮,破土待新生,徐州上下满目新,每一幅图景都铺展着发展的写实画卷。

  起笔“绘蓝图”,落笔“谋发展”,在一笔一画的勾勒之间,徐州正一步一步地将“规划之图”慢慢变成“现实画卷”。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中,在高水平发展的主题下,徐州给出的答案是——向“新”而行,“质”胜未来。

  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成为年度热词。

  徐州作为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也在不断求新求变。市委书记宋乐伟指出,突出科学技术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逐步扩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机制,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集群化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徐州一体推进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与新兴起的产业增量扩张“两翼并举”,打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快构建以“343”创新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徐州着力培育的“343”创新产业集群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了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数字化的经济三个千亿级产业,工程机械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全应急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徐州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2位,工业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2024年,徐州以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攀高走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焕新升级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未来产业集群,让各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越来越强。

  今年1至9 月份,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305.83亿元,同比增长2.9%。最新公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徐州排名第22位,比上一年上升1位,显示出“343”创新产业集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越来越强。

  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徐州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步伐坚实而果敢。如今,“343”创新产业集群已经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层次地融合的新路。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徐州正在加快组建以链主企业为龙头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持续抓好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起的产业建链,逐步构建完善极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协同发展不是徐州“一地之事”,而是淮海经济区共同谋划的“同心圆”。

  近年来,锚定“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主攻方向,徐州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发展的策略,致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城市的规模、实力、载体、影响力不断提升。

  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徐州在促进区域重大战略融合互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的重要板块,徐州当仁不让要在区域重大战略中体现更大作为、扛起更大责任。

  徐州的经济体量、城市功能、科教资源都位居淮海经济区首位,主动扛起“头马”担当,牵头成立了工程机械、新医药、现代物流等区域产业联盟,组建了首期规模20亿元的区域产业投资基金,辐射带动省际毗邻地区。

  自2018年以来召开的六届协同发展座谈会,共签署合作协议18项,已经从最初的人员互访,变成全方位的对接合作,在交通相互连通、产业承接对接、生态联防联治、民生共建共享等领域扎实开展50余个合作事项。

  ——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建设“343”创新产业集群,稳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

  ——建设区域科创中心。统筹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徐州科创圈建设,打造云龙湖实验室、高端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慢慢的变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从徐州走出。打响“彭聚英才·城就未来”品牌,提升创新策源、科创服务、成果转化、人才集聚能力,建强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助推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中心。

  ——建设区域教育文化中心。“国潮汉风”“快哉徐州”文旅品牌相继打响,徐州日渐成为世界级汉文化重要交流窗口和区域精神文明高地。

  ——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对外交通、城际交通、都市圈交通高效衔接,“米”字型高铁枢纽,与周边城市共建“1小时通勤圈”,“连徐淮”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交通枢纽能级不断提高。

  ——建设双向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做大开放型经济,放大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作用,加快助力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彭城大地,青年人行色匆匆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孩子们嬉笑着走进家门口的学校,老年人刚刚结束晨练开启丰富而精彩的一天……

  翻开高水平发展的民生答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于徐州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近年来,我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着力破解民生难题,稳稳地托起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吃过早饭,73岁的燕素珍穿戴整齐,准时来到泉山区翟山街道管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报到”,和社区舞蹈队的朋友们一起排练新的舞蹈。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中心里的书画室、棋牌室、阅览室等也热闹非凡,老人们欢聚在一起进行各类娱乐活动。

  在家门口养老,是广大老年人的朴实愿望。徐州积极顺应老年人期待,不断推动养老服务发展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着力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形成城市街道建有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有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小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或助餐点的服务保障网。

  “只需要找‘零工驿站’的管家登记求职信息,有合适的工作就会接到电话,也不影响我照顾家庭。”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云龙区大龙湖街道惠民花园小区居民秦志民享受到了“从人找工作到工作找人”的“即时快招”服务。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我市快速推进“零工驿站”建设,为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一条龙”全方位就业服务,让工作“触手可及”。

  “小区环境变好了,楼下就有健身器材,住着特别舒心。”云龙区彭城街道兴隆社区建国小区居民孙大爷望着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有序实施城市更新,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城市愈加生动靓丽。2023年,全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30个,实际改造140个(自主实施项目10个),完成投资85961万元,投资完成率120%。

  三个切片,仅是缩影。惠民政策接连出台,民生项目加速实施,一幅幅温暖幸福的民生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从教育到医疗,从就业到养老……每一项举措都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每一份努力都旨在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彭城大地上,民生保障的“底色”越来越浓,幸福生活的“成色”越来越足。

  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32.1亿元,增长3.6%,总量位居全省第一;1—7月份规上农产品加工公司营业收入573亿元,增长5.8%;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78元,增长7.4%,增幅全省第二……这组数据背后,是徐州大地书写振奋人心的“乡村纪事”,也是彭城大地书写新时代精彩“乡村答卷”。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持续巩固农业生产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市到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2019年,徐州颁布了《徐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局性谋划,明确目标任务,规划工作路径,部署重大工程,强化政策保障,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在徐州全面实施。

  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注重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扎实推动‘五个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年来,徐州坚决扛牢新征程上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使命,以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学技术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农香徐来”区域品牌加快培育。

  ——全方位打造和美乡村。邳州银杏湖、新沂骆马湖、铜山吕梁三个片区获评省级片区,101个村获评首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数量苏北第一。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持续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有序开展“小田变大田”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壮大。

  如今,行走乡野间,乡村振兴画卷异彩纷呈。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徐州继续绘就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远眺山峰翠绿,近看碧波荡漾……冬日时节,三面秀峰环绕,水域7.5平方公里的云龙湖,水杉与静谧的湖水相映成趣,候鸟翩翩起舞,增添了许多灵动,一幅迷人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凤头麦鸡、大雁、普通秋沙鸭、小天鹅……最近,拍鸟爱好者在云龙湖、泉山森林公园等地都观测到了成群候鸟先后抵徐。“这几年云龙湖水质更好了,鸟儿也慢慢变得多,我镜头记录下的就有上百种。”在摄影爱好者徐彪的视频号中,对其拍摄到的稀奇鸟儿进行备注。

  为持续改善和保护云龙湖生态环境,徐州出台《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经过多年的修复保护,云龙湖水体面积增加了0.6平方公里,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景区植物扩展到538种、动物扩展到973种,白鹳、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云龙湖上空浮现身影,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

  在徐州睢宁县与邳州市交界处,有一座岠山。约3500亩的岠山林场,主山有2800亩林区。70岁的周云鹏是岠山林场第一位护林员。他眼见曾经杂草丛生、一眼便可望到头的荒山慢慢披上了绿装,感慨在石头缝里种出满眼青绿的不易。

  不久前,天齐路隧道全面竣工通车。经过一个夏季的迅猛生长,天齐路隧道上方被绿色的野草覆盖。中山北路、平山路、襄王路隧道这两年种下的树木已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绵延九里的山脉宛如一条绿色的巨龙。作为九里山生态恢复工程中的最后一条隧道,天齐路隧道的完工代表着九里山山体及植被重新连续。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连续4年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如今,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风貌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生态名片”。

  翻开徐州这部古老的大书,5000年的文明史、2600年的建城史的芬芳沃土上,文韵流淌、人杰辈出。广袤的徐淮大地,星罗棋布的历史遗存是建设徐州文化强市的根基。

  近年来,徐州构建多层次名城保护框架,让文化遗产与当下生活在城市更新中愈加美美共融,和合相生。

  “彭城七里”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在3.5公里长的徐州主城区南北城市文脉轴打造“俯拾有文化、移步皆历史”的集中展示示范区;

  文庙、户部山-回龙窝等老街区文、旅、商融合,鲜活的“徐州标识”在文化味、烟火气相交融中,绽放新风采;

  将演唱会“流量”变为城市“留量”,徐州举办多场明星演唱会,有效拉动文旅消费;

  歌舞剧《攀登·攀登》、柳琴戏《窑湾往事》、梆子戏《大运河畔·户部山》,2024年戏剧展演月中,一场场精彩演出,政府买单、百姓看戏;

  涵养社会文明风尚,扩大城乡“文化圈”。一个个“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优质文化服务供给,培筑精神高地……

  人文是城市的灵魂,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以改革谋发展、激活力,徐州文化产业向“新”而行,以小切口做大生意,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徐州充分用好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开发文旅新线路、提供新体验。加强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利用研究,正确处理好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的关系,徐州树牢“一盘棋”思想,布局“一轴一环两廊”空间,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有效推动城市、文化、经济共荣互促。

  国庆假期,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331.9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55%;景区消费总收入金额达11.29亿元,同比增长12.39%。由徐州市文旅集团精心打造的大型湖岛实景演出《彭城风华》,2024年度共接待游客14.69万人次。今年,全市41家县级以上非遗工坊共实现销售额超3亿元,培训乡村就业人才2000人次,徐州艺香香包公司被评为省级首批非遗创意空间。漫步徐州街头,高品质的公共阅读空间慢慢的变多,家门口的图书馆触手可及。围绕“书香徐州”建设,徐州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秉持丰厚的文化资源,锚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徐州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新时代的文明长卷上用心描绘绚丽篇章。

  发展无止境,奋进不停步。面向新的图景、打开新的卷轴,徐州执奋斗之笔绘多彩华章,不断为发展的画卷添新彩!